新闻中心
News
分类>>新刊推介 奋力书写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新刊推介 奋力书写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教为天职”。挚爱是先生的圣洁灵魂。纯然的教育人有一个关键特征,就是对教育以及与教育有关的人、事、物的挚爱。这种挚爱有恒久性、贴心性、如微性和创造性。以纯然专注为前提的挚爱不是对事物及其相关者的一时兴起,心血来潮,而是具有恒久性的专一情感,即“爱为总根”。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在社会高质量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从学校教育来看,推进高质量发展需要抓好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结合基础教育阶段特点,积极在优质均衡上发力,能让优质教育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于民。
2022年,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课程方案主要呈现出三大改进:完善了培养目标、确立了基本原则、优化了课程设置。新课程标准有了四大重点突破:明确了学生核心素养、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强化了育人方式变革,实现了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 “核心素养”的飞跃。如何有力落实和创新落地“核心素养”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
以课标精神为基础,探索学科落地路径。义务教育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依据新时代党和国家对教育的新要求,系统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实施过程中,必须将课程方案提出的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目标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和教学中。通过组织各级各类专题学习活动,帮助教师们领会课标精神,各学科教师在实践中进行创造性转化。例如,语文学科专注学习任务群、数学学科聚焦跨学科主题学习和大单元教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探索学科实践、生物学科研究大概念教学……这些都逐步推进了新课标的落地。
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促进育人方式转变。新课标明确指出要以深化教学改革为突破,强化学科实践,推进育人方式变革。在深刻理解新方案、新课标基础上,课堂教学必须挖掘学科育人价值,明确教学内容与活动的素养培育要求,转变学习方式。在实施上,我们要强调学科实践参与,引导学生在做中学、研中学、创中学,通过探究的过程使得学生理解、运用和应用知识,感受知识创生、验证、传播与分享的过程。同时,各学科整合课程内容,以大单元、大项目、大任务形式展开,提升课堂效益,整体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以课程设置为统领,丰富学生学习选择。学校深化国家课程实施,保证国家课程实施和课后服务质量,强化信息科技、艺术、体育与健康等学科模块课程建设,整合学科课程、生涯规划与德育活动建构学校劳动课程,优化选修及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艺术课程在传统音乐、美术、舞蹈的基础上整合数字媒体技术、戏剧等课程内容。体育与健康优化传统武术和足球课程,兼顾学生个性与共性。信息科技建设了包含面向全体学生的人工智能基础课程,并与生物学合作开设了AI火星农场等拓展类课程,培养学生适宜未来发展的数字素养与技能。
以学业质量为标准,优化学习评价设计。新课标的变化之一,是坚持教、学、评一体化原则,增加了学业质量标准和考试命题建议,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了素养立意的命题思想。学校系统规划学业质量监测方案,围绕学生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审美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等5个方面进行重点评价;持续优化各学科作业设计,立足核心素养培育要求,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探索命题研究,深入研究对思维过程、探究过程和实践过程的测量与评价。
以数字转型为驱动,赋能教育教学全过程。2022年,教育数字化被首次写进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2023年《中国智慧教育蓝皮书(2022)》发布,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探索智慧教育成为新的重要目标。成都七中初中学校从数字技术支持课堂教学、数字技术助力课程融合、智能技术优化学业评价、智能技术赋能教师研修四方面系统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例如,体育组开展“5G+智慧体育”试点研究,信息组依托数字平台构建“都江堰建筑群研究”在线课程,数学、物理等学科常态化开展大数据作业收集,推进作业精准分析和个性化作业,全学科系统推进基于智能研修平台的课例研究。
论述教师专业化一定要谈到教育的可靠性,二者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优质教育的重要特征叫可靠,优质学校的重要特征就是深得社会和时间的信赖。教师的工作在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中具备成功的把握,能够让所有关系人释放顾虑,能够使预期得到安顿,所谓教师专业化就无可挑剔了。
教师有一个任务 :正确处理班级集体的教育与关注个别学生之间的关系。这个话题相比世界宇宙和古往今来,都是一瞬、一点、一丝 ;人们其中所见只是嫩芽、幼苗、稚气。师道无华不见千军万马,没有山崩地裂 ;师道无华就是情感,就是技艺,就是思想、就是持之以恒,就是在它们的交织演绎中塑造人生、培育优秀,改变不慎。
扣好第一粒“美德纽扣”是根本的教育。高楼矗立云天,桩基格外重要;国家民族发展,教育是其根本;育计立德为本,教育大计就是要固本培元,而固本培元首先需要美德教育,我们才能以美育人,以美化文,以美培元。学生的成长不仅取决于教育内容的设计,还取决于教育方式方法的选择。在当下复杂的社会背景之下,学校教育与学生教育问题确实不少,而且,有些学生的教育难度很大,尽管我们采用了家校合作,多管齐下等方法,却常常难以奏效,其根本原因,就是我们没有抓住教育的根本,没有找到育人的“诀窍”;我以为这个“诀窍”这个“根本”就是美德教育。
学校德育,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个人尊严与国家尊严之间、公德与私德、小我与大我等的关系,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在服务和贡献于社会和谐与国家强盛中提升个人价值和尊严,实现从小我走向大我。同时,学校管理也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治能力,引导学生走向自我发展之路,而不能用生硬、刚性的规章制度和纪律约法去规训和型塑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需求和利益,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真正的品牌学校,应该是聚集了一批具有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课堂教学专业、爱岗敬业的优秀教师。这样的学校,就能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在内容和空间上能有多样的体验,“吃得饱、吃得营养、成长更健壮”;这样的教师,一定是追求高效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知识的获取过程中有捷径,少走弯路,学得轻松,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更少,实现学习成本最优化。从广义来说,教师、学习内容、课堂教学……,都是学校的课程。因此,一所学校核心的工作,应该是培养教师,开发课程。
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吸纳程度也不同,这就要求每个老师都能“百变”,对不同层次、类型的学生分层选用教学方法,扶放有度。教学中,不同层次学生会遇到共性的难题,对概念性较强的、难点较多的教材,教师要进行全班讲解;对于可温故知新的,或者内容比较浅显的教材,放手让优等生独立学习,对中等生进行“半扶半放”,而对后进生要进行鼓励,个别辅导他们学习新的内容。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是分层选用教学方法简单有效的方式。
教师是学校的第一生产力bwin必赢登录入口,是学校最有潜力、最有生命力的教育资源。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有一流的教师,才能创造一流的教育,培养一流的人才。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关键。
我们把教研组、备课组建设为教研组、备课组学习研究共同体,指导老师借助团队的力量进行学科课程开发和高效的课程实施,以解决教学问题为目的设立研究课题,如“创生型课堂”的构建和内涵的挖掘、核心素养导向的各种课型教学模式的研究、“双减”背景下学生作业的研究、学科特色课程开发的研究等等,都在问题的解决与思考中,不断实践,不断进步。
科学来源于生活,培养幼儿科学素养需要教师与家庭的共同努力与相互配合,从生活的多个方面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提高探究学习的能力。幼儿的一日生活贯穿于幼儿园和家庭之中,教师应当充分立足幼儿生活,整合家长资源,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家园共育的学习环境和方法引导,支持幼儿的探究持续深入发展。而当下,教师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素养相对薄弱,在引导家长培养幼儿科学素养方面缺少丰富的策略和方法。常常只想到请家长收集资料和完成一些亲子作业,在转变家长观念,提出教育建议方面缺乏丰富的手段和形式。
作文来源于生活,生活实践是作文源源不断的源泉。教师在语文写作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把写作与日常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培养日常生活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用心感受生活,并通过优美的文字表达出对生活的感受。
创写作文难,究其原因是由于学生年龄尚小,想象力和观察能力,以及生活阅历和掌握知识的欠缺,让他们对很多事物都不太了解,没有办法用匮乏的词语去进行流利的表达。
中国有四千余年的历史,二千余年的文化,照理讲来应该站在时代的最前线。为什么现在不但不能和欧美各国并驾齐驱,而且还处处跟人不上?这个原因固很复杂,但是过去教育政策的失败,可以算是主因。
从前的教育是传统政策,单教劳心者,不教劳力者。《孟子》上有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从这里就可以看得很透澈了。
一般的智识阶级,他们是劳心而不劳力,读书而不做工,所以形成了“书呆子”。教书的人是“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读书的人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充其量只是做一个活书橱,贩卖智识而已。除此之外,他们的一双手总是不肯拿来使用。我们常常可以看见一般老先生们的手,老是叉在袖内,现在的新学辈却因洋衣袖太狭叉不进去,所以换个方式叉在裤袋里,这可以十足地表现出来中国的智识阶级是不肯用他们的贵手来与农工合作的。现在有一段故事把它引来说说,更可以明白些:二千年前孔老夫子有一次跑到乡间,有个农家儿子要请教老夫子学农圃的事。老夫子答应得他好,你要学农圃的事,可以跟老农去学好了;我是教人读书的,不晓得农圃的事。由此可见一斑了。
农工阶级呢?他们是劳力而不劳心,做工而不读书,所以形成了“田呆子”。他们只知道“做死工”,“死做工”,“做工死”。除此之外,什么事情都可以不管,就使天翻地覆了,他们也只以为半天下雨,不知来由。他们受尽了剥削,还不知道什么道理,只是听天由命,叹几声命运的舛蹇而已。从前山东在张宗昌为督军时,连年饥馑,而张宗昌又极搜刮之能事,人民困厄,莫可言宣。但是当时的人民,反不知道这个原因究在哪里,只是晓得叩天求神来消除灾苦。试问哪里可以得到安慰?言之可悲而又可怜!
中国因为有了“书呆子”和“田呆子”,所以形成了一个“呆子”国家。读书的人除劳心以外,不去劳力;除读书以外,不去做工,以致不能生产。他们寄生在社会上,只是衣架饭囊,为社会国家蝥蠹,中国目前的坏,坏在哪里?可以说完全是坏在这一班人身上。作工的人除劳力以外,不去劳心,除做工以外,不去读书,以致不能自保其利益,而受他人的横搜直刮;要他们做国家的主人翁,那更是在做梦。
中国现在危机四伏,存亡一缕。做成这个的原因,就是这山穷水尽的传统教育。我们要挽回国家的危亡,必须打破传统的教育而寻生路。我觉得目前中国的教育只有两条路线)教劳心者劳力--教读书的人做工; (2)教劳力者劳心--教做工的人读书。
站在现在的时代前,劳心不劳力的固然不行,劳力不劳心的也是不行。中国比不上外国,原因即在乎此。现在英美法意日俄的教育都注意到教劳心的人劳力,教劳力的人劳心,尤以为显现。中国的教育自然也应该走这两条路线——教读书的人做工,教作工的人读书。
中国读书的人不去生利,是一个极不好的现象。现在的教育者要把他们的头脑灌输成科学化,使他们为自己创造,为社会创造,为国家创造,为民族创造。更要把他们的一双手解放开来,使他们为自己生利,为社会生利,为国家生利,为民族生利,这才是对的。南通中学现在应了这个要求,招了六十个学生,先行试试脑手同训练。他们一星期上课,一星期作工,每日工作六小时,所做的工作为金工、土工、木工、竹工,甚至磨豆腐、包面包都来。实行了半年之后,考查他们的学业,程度和学生相等,不过教学差些。这六十个学生,既然能够作工,并且能赶得上他们的学业,这是他们已经把两手解放了。我希望他们学校当局推广之,都实行这种工读的设计,同时更希望全国学校都采用,尤其是对于高等教育更为必要。
中国作工的人,不去求知,这也是一个极大的缺憾。无论哪一个国家的工人比中国的工人程度总要胜过一筹,这是事实,无须我们置辩的,因此我国的工人也就只配作被支配的阶级,做被剥削的民众。若要皇“主人翁”的一等金交椅给他们坐,他们是无所措其手足。所以教作工的人读书,是最重要的,而且是刻不容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