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Bwin体育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新闻中心

News

分类>>

Bwin体育官方网站“最美基层妇联执委”家庭建设类等您打CALL

2024-02-13 02:20:25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Bwin体育官方网站“最美基层妇联执委”家庭建设类等您打CALL启动网络投票啦!各级妇联广泛宣传、层层发动,按照宣传宣讲、志愿服务、创业就业、家庭建设、基层治理五类,共推荐全省“最美基层妇联执委”候选人

  李秀玲长期热心于妇女儿童和家庭文明建设工作。2016年起,她参与预防校园霸凌、家庭暴力,婚姻家庭建设等涉及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保护和家庭文明建设的宣传100余次,对当下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保护、婚姻家庭建设的热点问题有着独到的见解,撰写了多篇论文,推进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和家庭文明建设的法治环境不断改善。

  黄洋积极推进社区家庭教育工作,先后举办了万象社区家庭教育公益讲座,开展社区家庭教育课题研究及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助力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联合社区民政部门建立困境儿童台账,发动共建单位走访慰问困境儿童。成立“妇联关爱群”,发布巾帼志愿服务活动信息和志愿者招募信息,持续开展微宣讲、微助学、微助老、微关怀等志愿服务活动,用实际行动温暖基层困难群体。

  魏存莲是闽清县妇联“故事妈妈驿站”负责人,始终致力于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促进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在闽清县妇联的引领下先后成立五家“故事妈妈”智慧书屋。此外,她还致力于帮助困难农户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经济收入,助力女性创业就业。

  陈丽红发挥厦门市新商贸职业培训学校作为省家庭服务业职业培训示范基地的积极作用,协助厦门各级妇联开展家庭教育工作骨干公益培训;引入国际前沿的婴幼儿照料课程体系和师资团队,培养婴幼儿照护人才;积极承办厦门市职工技术比赛,开展家庭服务和婴幼儿照护等项目的技能比赛;持续关注慈善公益人才建设,2022年成立宜和教育基金,专项帮扶家庭教育相关培训项目。

  张小珍充分发挥惠和石文化园的省家风家教示范基地和省闽台妇女儿童交流基地作用,聚焦家庭教育,以“家+文化”为载体弘扬好家风,打造了亲子夏令营、家风家训建设论坛、海峡两岸家训文化传承与青少年教育论坛等一系列家庭活动品牌;发挥两岸区位及闽南文化同源优势,努力推进两岸家庭交流;用好园内的家规家训馆,每年举办亲子教育等各类活动200多场,接待市民游客近30万人次。

  朱建英致力于家庭文明建设,积极宣传、倡导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引领妇女群众践行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带领100多名妇女组建多支广场舞队伍,常态化开展健身活动。十几年来,她持续跟踪帮扶困境女童,指导家长做好亲子教育,协助办理的案件入选2019年全国妇联第三届“依法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十大案例”。她孝老爱亲、以德立家,与邻里相处和谐,获评漳州市第八届五好文明家庭。

  钟素丽是漳州市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近5年来深入学校、社区开展家庭教育讲座30多场。她推动漳州市通北中心小学建设家长学校,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周、家长志愿者服务等活动促进家校协作;倡导和谐家教,建立家庭教育咨询志愿者服务群,接受公益咨询,开展“为我家娃点赞”等活动;开设家长访谈平台,为特殊生家长提供家教辅导;积极参加省家庭教育讲师风采大赛和论文比赛,个人家庭教育成长经验文章在《福建教育》发表bwin必赢登录入口

  邱绵绵以协助宝盖镇妇联开展“咱厝边”家庭服务中心系列活动为载体,积极为社区妇女儿童办好事、办实事,认领“家之乐”亲子教育服务项目,常态化开展家庭美德课堂、亲子教育讲座、亲子互动工作坊等亲子活动;带领“故事妈妈”志愿服务队积极开展“书香润万家·故事妈妈周末汇”活动,利用周末及节假日走进社区、学校、企业、特殊教育机构,让孩子们在故事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充实孩子的童年生活。

  黄婉颖经常走家入户,倾听妇女的意见、建议和诉求,积极帮助妇女群众解决家事纠纷。由她设立的“黄姐”调解工作室总结形成温馨调解、谈心调解、亲情调解、感化调解、动态调解的“五步调解法”,成功调处居民在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方面的矛盾纠纷100多起。动员社区家庭女性参与“好婆媳、好妯娌、好邻居”评议会,倡导妇女姐妹树立“守好小家为大家”的意识,引导她们弘扬好家庭好家教好家风。

  张雪霞发挥社区巾帼宣讲队宣讲员作用,运用图解、微课堂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妇女群众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整合社区资源,协助社区在树心托管设立“四点钟课堂”,为社区群众提供接送和免费的课后服务,开展思想教育、英语兴趣小组、心理健康等多项教育活动;每年至少组织开展2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家庭教育实践服务活动,指导社区群众在家庭教育中使用正确有效方法引导孩子培养好习惯,传承好家风。

  黄芳以自己的名字打造了“黄芳安踏执委工作室”,深入学校、社区和企业开展性教育课程和服务活动76场次,总受益人数5000余人次;组织实施“白兰花家庭驿站”“四点钟学校”“社区家庭教育”等项目,提升广大家庭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其中,黄芳参与实施的“白兰花家庭驿站”项目入选全国女性社会组织服务家庭类项目展示。

  候清妹依托党建联盟,组建了乡村讲师团宣讲队伍,常态化开展杨时文化讲堂、家教经典诵读、家风家训以及“好婆婆”“好媳妇”宣传等各类宣讲活动。去年以来,共组织妇女集中活动30余次,参与妇女500余人次;组建“蛟湖乡村振兴妇建联盟”,发挥妇建工作“五联”的作用,助力联盟村家庭建设工作;依托妇建联盟会议,建立常态化参与的议事协调机制,全面排查解决婚姻家庭隐患,深化平安家庭建设,统筹处置村内家庭矛盾纠纷50余起。

  张兰英长年从事家庭教育工作,努力打造家校社合力支持孩子成长的校园模式,先后培养了心理专业和家庭教育骨干人才20余人,成立心理健康名师工作室,开展省级课题研究,普及提升小学生注意力的知识技能,帮助家长提升家庭教育能力。2022年,张兰英带领团队开展专题讲座86场,受益15610人次;开展亲子团辅25场,受益家庭42个896人次;提供公益心理咨询71次,受益106人。

  肖小燕从事幼教工作近20年,具有丰富的早教经验,自觉践行为国育才初心使命,不断增强服务意识。肖小燕通过线上宣传、线下实践,开展家庭教育“五进”宣传宣讲、弘扬好家风、亲子红色教育等活动100余场;成立“执委工作室”,主动担任县婚姻家庭辅导窗口—“沈姐心语室”志愿者,提供家庭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和特殊个案指导服务;开展捐资助学活动,累计为困难幼儿减免学费及捐资助学6万余元。

  林爱琴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妇女儿童发展需求,组织各村妇联执委开展“关爱留守儿童促成长”活动,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给予留守儿童关心和照顾,帮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大力推进女性进村“两委”工作,鼓励农村妇女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积极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努力促进社会和谐。

  王和平扎根农村,在入户走访中细心感知妇女群众需求,了解家庭建设重点,着力挖掘妇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通过组织开展妇女手工技术培训,从教授手工坐垫、手绘包制作及梳妈祖发髻等技艺入手,传承传统手工艺;通过举办家庭教育、健康保健等培训,提高妇女综合素质,促进家庭整体发展;注重培树各类先进家庭典型,通过搭建村级喇叭、村民微信群等线上平台,积极营造“传承家庭美德 培育良好家风”氛围。

  章琼华发挥专业优势,关爱服务妇女儿童。她与留守儿童之家“小名童素质村”联合开展“这个冬天不再冷,暖在杉城蓝天下”为外地务工子女送温暖活动,义务为留守儿童上家庭教育课,深入校园、村居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家庭教育公益讲座、《家庭教育促进条例》宣传等30余场次;义务为妇女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帮助妇女群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审理婚姻家事类案件321件,调解撤诉率达81%。

  尤丹爱岗敬业,坚持以身作则、实干带头,积极推进妇联各项工作,不断完善社区妇联阵地建设,注重提升干部队伍素质,努力打造一支理论实、组织活、能力高、服务强的妇干队伍;建立完整台账,熟悉掌握社区妇女儿童情况,落实关心关爱妇女儿童的各项政策;注重将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加强家庭家风家教等内容融入社区日常活动当中,有效提升了社区妇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余琳虹长期从事基层妇联工作,始终坚持党建带妇建,注重家庭建设工作,组织实施了“紫金少年有发小·护苗妈妈伴成长”“小紫侠·大本领社区治理1+1+N”“首善姐姐·花开紫金山——小不点课堂”等项目,助力社区家庭建设和儿童成长,并在龙岩市“闽西敲敲姐,让孩子有发小”工作推进中分享典型经验。她所开展志愿服务工作或项目,多次获评全国及省级奖项。

  刘新惠带领家庭教育志愿者,积极整合城乡资源,构建市、乡镇、村全覆盖的网格化活动体系,打造了“3+X”教育服务平台。近五年,刘新惠牵头开展活动2600多场,个案咨询2000多例,通过网络点播及现场参与累计受益群众185万多人次。她常态化开展家庭教育线上、线下公益读书沙龙活动,努力让更多的家长感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给亲子关系带来的“实惠”。

  黄美丽热心帮助困难群众解决难题,公平公正调解邻里纠纷,得到社区群众的广泛认可。她带头打造和睦的良好家风,在社区群众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被誉为“舍小家,为大家”的社区群众“好家长”。

  郭玲玲积极履行妇联执委职责,用“四勤”服务“三家”。她注重抓好“平安家庭”,做好婚姻家庭矛盾调解和妇女维权工作,近年来排查并解决婚姻家庭纠纷31件。她注重服务“儿童之家”,发动本地社会组织、学校老师、爱心妈妈、返乡大学生、社工等联合村居开展关爱儿童活动100余次。她注重“家庭文明”建设,开展“最美家庭”“五好家庭”评选工作,组织举办邻里文化节、晒出好家风、好家训等活动43场。

  陈大燕认真发挥区“五好家庭”“最美家庭”“文明家庭”典型示范作用,组织村里的姐妹们一起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福建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将习总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的重要论述传递到姐妹身边。她的家庭积极践行“言宜慢、心宜善”的家风传承,以“小家”带“大家”,辐射影响1527人次,让家庭文明浸润乡村文明,形成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

  ✦每个微信账号仅支持投票一次,即投票期间(共5天)每个用户只能投一次,投票可多选。若发现通过技术手段刷票,将取消推荐资格。

href=""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