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分类>>刘京:与京剧的不解之缘
刘京:与京剧的不解之缘刘京出生在北京,自小随父亲到宁夏插队,在宁长大。父亲为女儿取名“京”,无意之中,让刘京与京剧结下不解之缘。1987年,刘京考入宁夏艺术职业学院。虽然她的嗓音、扮相等先天条件占优势,但与其他梨园子弟相比,缺少了自幼耳濡目染的熏陶。为追赶同学,她勤学苦练,一个动作练十遍。1992年毕业后,她进入宁夏京剧院工作,成为一名专工花旦、刀马旦的青年京剧演员,并很快以扮相秀丽、嗓音甜美、武功扎实、身段利落等受到关注。在京剧名家王志怡、黄孝慈、孙毓敏、肖玉华、李彭珍、王燕、张旭等老师的悉心教导下,刘京通过多年勤奋努力,由她担纲主演的剧目不断地搬上舞台:《痴梦》中的崔氏、《天女散花》中的天女、《樊江关》中的樊梨花、《秋江》中的陈妙常、《卖水》中的梅英、《金玉奴》中的金玉奴、《海上生明月》中的玉华以及新创排剧目《庄妃》中的庄妃……一个个身份迥异、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被成功塑造出来,刘京成了京剧院的台柱子。
20多年前,宁夏京剧行业工资很低,大多学京剧的人改行。刘京也有放弃的念头,凭着美术天赋,她考入北京一所大学学习工艺美术专业。该校准备让她留校并送她去日本深造。在这关键一刻,刘京内心却感到一阵痛:我是宁夏培养出来的京剧人才,作为京剧演员,辜负了普及京剧的使命。经再三考虑,刘京选择回到宁夏bwin必赢登录入口。刘京不仅自已提高业务水平,还带领众多演员一起进步。
近年来,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京剧院一批舞台经验丰富、功底扎实的老艺术家相继退出舞台,该院陷入人才青黄不接的局面。演出市场低迷、年轻演员缺乏锻炼学习的机会……刘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作为院长的她聘用一些退休艺术家重新上岗、鼓励青年演员积极参加各类赛事,提升技能;组织实施“百乡千场”送戏下乡、“京剧进校园”等活动,创排适合百姓口味的新剧目。只要有优秀的剧目,京剧就一定会重新赢得观众的青睐。2012年,京剧院创排的大型古代传奇京剧《萧关道》非常受欢迎。2014年,她又带领全院60多名演职人员,用两个多月投入到新编历史京剧《杨门女将》的排演中。同时聘请中国京剧院国家一级导演孙桂元和中央戏剧学院田冰教授做该剧的艺术指导,圆了老一辈京剧人几十年来把该剧搬上舞台的梦想。
在刘京的带领下,京剧院克服重重困难,送戏到乡镇、企业、学校、军营、社区,每年演出近200场,丰富了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逐步改善了京剧在宁夏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多的观众迷上了刘京的演唱,为悲伤的剧情落泪、为精彩的桥段鼓掌。刘京既是院长,又是台柱子。在演出中,她全身心投入,时而小旦、花旦,时而青衣、刀马旦,这种跨行当拾遗补缺的演艺体验,虽然有失规范,却造就了一个唱念做打全面发展的难得人才。“我最大梦想就是做一个观众喜爱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尽全力去弘扬戏曲、普及京剧,让宁夏观众都能接受并喜欢京剧,重现京剧院前身‘老四团’当年演出时一票难求的盛况。”刘京表示:“令人可喜的是,在多部门的扶持下,一个能容纳400多人的小剧场正加紧建设,建成后将成为京剧固定的演出阵地。有了固定阵地,京剧就可深深地扎根在宁夏大地上。”